![]() |
![]() |
9日上午,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夏寶龍出席“全省商品市場提升發展大會”時指出,浙江市場三十年的發展有過驕人的成績,但目前優勢正在弱化,必須實現轉型升級。浙江市場應傳承挑貨郎擔的精神,舍棄原有的雞毛換糖的經驗,實現“商品市場”和“制造產業”、“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兩個珠聯璧合。
浙江人有著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膽量。從義烏的貨郎擔、永康的五金匠、上虞的修傘匠等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基地、中國最大的五金之都、亞洲最大的輕紡集散地、中國最大的皮革批發市場等,浙江人依靠挑貨郎擔的精神和雞毛換糖的經驗,一步步開創全國領先的浙江商品交易市場。
夏寶龍在會上肯定了浙江市場三十多年來的成績。他說,浙江商品市場是拉動經濟的“火車頭”,是創業創新的催化劑,是浙貨銷天下的主渠道,也是推動城鄉劇變的加速器。浙江市場在全國經濟的地位不可替代,目前浙江共有1億元以上的商品市場730家,占全國的七分之一;全國百強商品交易市場51家,占了半壁江山;浙江商品交易市場的成交額超億元市場個數多項指標,已連續19年位居全國的首位。
但夏寶龍也同時指出,領跑全國的浙江目前顯現出一種疲態,浙江省的GDP增速放緩,原有市場優勢也正在弱化。隨著近年來外省市場的迅猛發展,浙江市場排頭兵的優勢也在縮小。他舉例說,去年在山東臨沂參加一個會議,曾利用午休時間去參觀當地的專業市場,發現其發展規模很大,具有一定的實力。“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我們省商品市場提升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外省都是從浙江取的經,但是他們有后發優勢,完全有可能后來居上。”
他認為,浙江必須突破市場現有的“市場同構”、“產品低端”“外拓無序”的局限,把市場作為浙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向導。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浙江市場應傳承挑貨郎擔的精神,但絕不能再保留原有的雞毛換糖的經驗。
夏寶龍還強調,浙江市場要實現兩個珠聯璧合。一是要實現“商品市場”和“制造產業”的珠聯璧合,通過市場調度讓要素發揮最大的價值,通過市場競爭使主體活力競相迸發,通過市場輻射支撐浙江制造打造浙江市場,引領浙江經濟的轉型升級;二是實現“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的珠聯璧合,浙江省擁有發達的實體市場,又擁有全球最大的網上交易市場,兩者通過合作發展,錯位發展,可以實現強強聯手,優勢互補。
夏寶龍表示,此次“全省市場發展提升大會”作為浙商回歸等一系列組合拳中非常重要的一面旗幟,共同契合點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浙江經濟穩定、快速、健康地發展。(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