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出人意料地公布了一段錄音,以證明持續數月的綠豆價格大漲,緣于一些“幕后黑手”的操縱。從所公布的錄音來看,其中“綠豆產量會出現明顯減少”,“價格上漲已成必然”,以及建議與會者“不要賣出綠豆,要賣也要少賣”等用語,的確有“價格串通”之嫌。
此次公布錄音,讓人聯想到前不久對有關企業的處罰。
7月1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幾起哄抬農產品價格違法案件的查處情況,其中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被罰款100萬元,另3家企業被罰款30萬至50萬元。原因是去年10月17日,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召集國內16個省區、市109家綠豆經銷企業,召開了“第一屆全國綠豆市場產銷行情研討會”。國家發改委經過調查,認定與會企業相互串通,捏造散布綠豆大幅減產等漲價信息,統一價格上漲共識,對全國綠豆價格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上述錄音,即來自此次研討會。
但發改委的處罰卻引來巨大反彈。不僅受罰企業大聲鳴冤,綠豆價格,也未因企業受罰應聲跌落,而是“迎罰而上”。尤其是,隨后住建部公布近期房租大漲的調查報告,也將房租大漲,歸因于“幕后黑手”。因其結論輕率,引來“尋找替罪羊”的質疑,并由此及彼,連帶發改委對企業的重罰,也引發輿論巨大反彈——此番公布錄音,可以看作是發改委針對質疑的回應。
證明價格上漲系因企業串通和“幕后黑手”,發改委比住建部要容易得多。相關綠豆產銷企業的確聚在一起開了會,雖名為“研討”,卻很難擺脫串謀之嫌,而且與會企業遍布全國主要產銷地區,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左右價格走勢。比較而言,住建部就沒這么走運了,串謀自然不一定必須開個會,但想坐實房租主要因中介炒作而上漲,卻也絕不是找個目標這么容易。
但發改委按相關法規上限作出的處罰決定未必沒有瑕疵。那些綠豆企業在“研討會”上推斷綠豆主產區的產量同比下降64.05%,與《中國糧食年鑒》中綠豆產量下降14.9%的數據相差懸殊,可鑒于統計數據的公信力目前嚴重不足,僅此顯然難以打消人們的懷疑。畢竟,綠豆產量下降似乎是一個普遍的共識。
發改委最近對通脹預期的管理有加強之勢。《關于市場價格異常波動時期價格違法行為處罰的特別規定(征求意見稿)》,也在對綠豆企業開出罰單后推出,其處罰上限,比現行的法規規定上調一倍。客觀原因,也許緣于通脹預期壓力不斷加大。但消除通脹預期,依靠嚴刑峻法是最下策之舉。有關部門應該下功夫做的工作,是將漲價的來龍去脈盡可能詳細地告訴公眾——還是那句老話:透明是最好的殺毒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