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走到哪兒,哪兒都有大佬。在中國市場上,最吸引眼球的大佬肯定包括地產界的大佬們。因為,他們任意的一句話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樓市的走向,他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外界關注或炒作的焦點。近期,4位地產業大佬的最新動向再次吸引眾人關注。
王石:轉戰商業地產
一線城市房價下調空間也就15%
萬科最近很風光。從銷售業績上看,其是上半年惟一一家銷售額超過300億元的房地產企業;萬科還引領了全國市場的打折風潮,申銀萬國此前發布的報告稱,6月萬科全國所有項目平均降價幅度達14.3%,其中上海地區降幅為20%,深圳為15%。
萬科地產董事長王石同樣很風光。他直言:“樓市觀望低谷期已過去,只要政策能穩定,即使按揭第三套房限制高檔樓房,還是會有樓盤賣得不錯”;他又說,一線城市的房價下調空間“也就15%”。王石還認為,國家的宏觀調控“非常必要和及時”,“一線城市包括個別的二線城市,房價和消化能力已經相背離了,經濟要持續增長,政府必須要合理抑制房價”。
但在這靚麗成績的背后,王石也在逐步轉變發展思路。“萬科雖然專注于住宅市場,但不排除未來涉足更多商業項目,包括酒店式公寓、寫字樓等。”日前,王石對外界表示,目前萬科在全國的酒店項目已經開工了8個。
“萬科轉戰商業地產主要有兩個原因。”王石說,首先,純粹住宅用地越來越少,趨勢是未來將出現更多的城市綜合體,如果只做住宅,萬科將失去很多機會,萬科希望介入商業地產和城市綜合體;其次,在商業地產上,萬科今年預計開工800萬平方米、預計明年超過1000萬平方米,“即使純搞住宅建設,這其中仍有8%的公建,而公建里又約有60%的商業面積,這樣算下來,商業的量也非常大”。
潘石屹:重返上海市場
土地比房子貴,即面粉比面包貴
“三年內不進上海。”這樣的狠話出自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之口。2007年,潘石屹看上了位于上海市長寧區虹橋的一幅土地,但最終該地塊卻落入了澳門賭王何鴻燊之手,因此他撂下了這句狠話。
三年之期已過,潘石屹重新進軍上海市場。日前,SOHO中國發布公告,以15.6172億元摘得上海虹橋交通樞紐旁的“臨空15號地塊”,這是SOHO中國今年第三次出手上海地產項目。
此前在今年6月11日,SOHO中國以22.5億元收購外灘204地塊部分股權,進入擁有百年歷史的上海外灘中心,而該地塊是外灘核心區過去60年間惟一的整體新建項目,也是最后一個新建項目。而去年8月18日,SOHO中國以24.5億元收購了位于南京西路中央商務區位置的SOHO東海廣場。據悉,目前東海廣場以21.79億元銷售額,獲得了今年1月至7月上海房地產市場的銷售冠軍,潘石屹將售后返租的SOHO模式帶進上海。
對于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潘石屹稱,“中國正處在大的泡沫中,土地在過去一年半時間里,比房子貴,即面粉比面包貴。”潘石屹還說,上海和北京的房租回報率非常低,只有1%,全球平均水平卻是7%到8%,“在這種情況下,房價如果一直維持不現實”。
任志強:深陷“偽造門”
房價如果下跌20%至30%,政府比開發商更急
與萬科和SOHO中國不同,華遠地產近期成為熱門卻是因為一則負面消息——國土資源部8月19日公開通報了西安立豐御海置業有限公司偽造公文,騙取辦理西安市雁塔區小寨西路13號地塊房地產項目,而作為御海公司當時控股股東的華遠地產,自然就引起了市場的注意。
8月23日,華遠地產發布公告稱,“華遠地產了解到相關事宜后,立即要求相關公司就相關問題進行解釋說明,并積極配合相關單位及部門了解情況。鑒于原北京華遠與立豐公司約定由立豐公司辦理與土地有關的手續;立豐公司與相關工廠約定由相關工廠辦理軍隊內部建房報批手續。因而華遠地產與備案資料更改嫌疑無關。”
不過,市場人士對華遠地產的解釋卻發出了不同聲音。昨日,有媒體援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說,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披露,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這似乎是在向外界暗示,華遠地產并不能完全擺脫“偽造門”的干系。
當然,對于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號稱“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任志強同樣發表了諸多看法。與潘石屹不同,他否認了開發商缺錢的說法。他表示,房價如果下跌20%至30%,政府將比開發商更急,“開發商錢多得是,起碼還能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不但是今年,就是明年,也可以過日子。”任志強還頗有底氣地說,指望開發商沒錢,指望房價大跌,抄底樓市,“門都沒有”。
馮侖:攜手抱團“取暖”
“中式”做人,“西式”做事
雖然正如任志強所說,指望開發商沒錢“門都沒有”,但還是有地產業巨頭未雨綢繆,比如萬通實業董事長,也是萬通地產實際負責人的馮侖。相比其他大佬,他更懂得在這個人人喊打樓市的時代,尋找合作者抱團“取暖”。
最近,根據媒體報道,加工制造業廠商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和馮侖相聚無錫,意圖推進工業地產項目的深度合作。據悉,雙方早在2008年就展開了合作。當時,馮侖和李東生分別出資55%和45%的資本,花費2.5億元資本成立了一家工業地產開發公司——萬通新創工業資源投資公司。隨后在2009年7月,萬通新創又收購了相關的萬通工社項目,開發成了一個以工業生產為主,包括研發、餐飲娛樂等功能的綜合性工業社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