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來,隨著昆明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的快速推進,全市苗木產業發展迅猛,城鄉園林綠化建設突飛猛進。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花卉苗木等園藝種植面積和產值分別為14.18萬畝和22.99億元,同比增長8.3%和5.48%。昆明市苗木行業協會秘書長喬智剛介紹說:“自2007年以來,昆明市苗圃面積每年均以20%的速度遞增。全省現有資質園林企業達400多家,其中國家一級資質企業5家,2009年全省城鄉綠化建設總產值達45億元左右。苗木及園林綠化已成為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優勢特色產業。”
然而由于昆明苗木培植基地較為分散,缺乏集中展示和交易的專業市場,導致信息交流不暢;采購商買不到,生產者賣不出;各苗圃苗木品種名稱、質量、規格標準各自為政;價格無序競爭的現象極為普遍。昆明市茨壩園林綠化工程隊采購部經理李文銳說:“我們接到大單后,就要馬上派出多路人馬天南地北地尋找苗源,不算時間和精力,僅車旅費就是一筆數目不小的開支。有時候從數千公里外的浙江調運來的苗木竟然在昆明就可買到。如果昆明有個像浙江蕭山花木城那樣集中展示交易省內外苗木的交易市場,就可避免這樣的尷尬,只要在市場里走一圈,就可以用最合理的價格采購到最優質的苗木。”
福建漳州苗商陳朝強專門培植榕樹及榕樹盆景,他說:“昆明的苗木產業發展很快,我每次來昆明都會發現很多新建的苗圃,而且投資、規模都很大。但昆明至今沒有專業的苗木交易市場,推銷時得拿著照片、宣傳資料挨家挨戶的上門推銷,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成功的幾率微乎其微。而省外大多都有苗木交易市場,只要在市場上租個場地擺上樣品,就可以和很多的采購商和同行進行交易交流,既省力又省心。”
市場是產品銷售的重要載體和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搞活流通、實現產品價值、引導商品生產的功能。江蘇南京、常州,浙江蕭山、金華,四川溫江等全國花木主產區在政府的扶持和協調下,建立了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的苗木交易市場,為當地苗木產業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昆明市力爭用三年半的時間將34.3萬畝農業種植面積全部調整為園林園藝、苗木、經濟林木種植、園林園藝景觀和滇池濕地生態園區、農業休閑觀光區。把滇池流域建成全省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苗木生產園區,到2015年昆明將在中心城區重點新建、擴建總面積達2133公頃的20個全市性公園、26個區域性公園和7個專類公園。“到2013年,云南將至少創建5個國家級園林城市和20個省級園林城市,未來5年內云南苗木產業仍然潛力巨大,苗木市場將會出現新的需求高峰。”云南省園林行業協會會長解亞林說。在采訪中,許多苗圃經營者、園林綠化公司的負責人都認為,云南是“植物王國”,特有的綠化植物品種資源十分豐富。但長期以來卻存在重生產發展、輕市場建設等問題,與全省迅猛發展的苗木產業和城鄉綠化建設的快速推進極不相適應。新建苗木交易市場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他們建議政府將新建苗木交易市場納入工作日程,通過政府主導、政策推動、企業參與,打造一個輻射全省,集交易、展示為一體,具有區域品牌的苗木大市場。
喬智剛認為,昆明新建苗木市場已不僅是苗圃經營者、園林綠化公司的共同心聲,也是促進苗木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和提升昆明甚至全省城鄉綠化品位的根本保證。而新建苗木交易市場最大的問題是土地,這對于企業來說是鞭長莫及的問題。因此建議政府除在土地、規劃、建設、招商等方面給以扶持并制定優惠政策外,還要組織協調相關部門落實相應職責,發揮部門職能作用,為項目建設創造條件。苗木市場建成后,通過引進省內外苗木企業進入市場形成較強的產業集群,產生集聚效應,延長產業鏈,不僅能帶動區域苗木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也將大大提高城市品位。
交易市場建設滯后、營銷體系不健全、產銷未分流問題已成為昆明當前和今后苗木業正常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昆明市苗木行業協會副會長顧信安說:“建立苗木交易市場不僅對促進苗木業的有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可通過市場信息平臺,使生產者和采購商通過市場了解苗木市場價格走勢、產品供求狀況等動態情況,指導自己的生產和經營。因此,盡快新建昆明苗木交易市場已迫在眉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