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義烏綜改試驗區探訪:小商品王國的新煩惱
記者 鐘文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以“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為內容的試驗區,義烏外貿出口正享受著這一改革紅利。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份,義烏外貿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達到26%。
然而,《中國企業報》記者在實地采訪中發現,這一數據與往年相比,增速已明顯趨緩。義烏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義烏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86.1億美元,增長99.1%。
相關專家表示,受勞動力成本等影響,傳統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正逐漸消失,必須在產品質量以及品質方面進行提升改造,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同時,只有創新經營模式,義烏的外貿才能繼續保持好的增長態勢。
試驗區紅利正逐步釋放
在國際經濟環境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義烏外貿繼續保持增長趨勢。
來自義烏市商務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義烏外貿出口210.6億美元,同比增長26.25%,其中出口206.2億美元,同比增長26.32%;進口441億美元,同比增長22.90%。
義烏市外宣辦副主任王罡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作為國家國際貿易改革試驗區城市,各項改革紅利正在逐步釋放。
2011年3月,國務院批復《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2014年11月18日,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行。與此同時,隨著各級政府部門密集出臺支持外貿穩定增長措施、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向縱深推進,特別是“義烏港”、“義烏航空口岸”等平臺的建設,為義烏的商品出口無論是時間、空間還是便利以及減少相關費用方面都給經營戶帶來了諸多的實惠。
2014年11月18日,義烏開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義新歐”中歐班列正式全線運行。隨著這列橫貫亞歐大陸、跨越多個國家、全程13052公里、用時需要21天的國際列車的開運,義烏正式開啟了一個外貿的“海陸空”的全新時代。
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毛峰對記者表示,目前有眾多華商在西班牙經營小商品,商品絕大部分從義烏采購。相信隨著時間成本和運輸成本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西班牙華商會選擇“義新歐”班列。
增速趨緩成必然趨勢
盡管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是增速明顯趨緩。
義烏政府工作人員林濤(化名)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相比往年30%—40%甚至100%的增速,2014年增速明顯下降。
記者查閱義烏海關統計數據,2013年義烏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86.1億美元,增長99.1%。其中,義烏出口182.1億美元,增長1倍,進口4.1億美元,增長18.8%。
義烏市線帶行業協會秘書長金科林告訴記者,從整個行業來看,2014年只能說平穩。一方面,全行業沒有一家企業破產倒閉;另一方面,沒有一個老板跑路逃債。他說,2013年整個行業產值56億元,2014年估計達60億元,總量略有增長,但增速有所下降。事實上,增速下降是近兩三年來的常態。
襪業是義烏出口較大的行業之一,今年形勢也不樂觀。
“每個月的增速都在下降。”義烏市襪業協會秘書長金善富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表示,今年全年會有略增,但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增速趨緩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但勞動力成本已經成為影響外貿出口較大的因素。林濤告訴記者,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到東部沿海地區務工已經不再是中西部地區剩余勞力唯一的選擇,很多勞力可以就近務工,造成東部沿海用工荒、招工難,企業只能提高工人工資留人,生產成本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勞動力成本的提高,迫使一些生產企業把生產基地轉向勞動力更具優勢的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繼而影響到國際采購者也轉向這些國家。另外,匯率雙方向的波動,商家很難把握,一旦沒有估計好,可能造成巨大損失。
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全球工資報告》指出,中國工資增長占全球增長率一半以上。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傳統價格優勢空間不斷縮減。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轉而在東南亞等勞動力價格更為低廉的國家和地區設廠,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優勢弱化。林濤說,雖然目前義烏的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依然保持增長,但增速下降成必然趨勢。
人力成本上升導致用工難
用工成本上升正向縱深蔓延。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5區做汽車配件的程女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她前一段接了一個中東客戶上萬件汽車竹席坐墊的訂單,卻找不到合適的生產廠家,以致白白損失了幾萬塊錢。
“現在國內這種汽車竹席沒人要了。”程女士指著一張“麻將”汽車竹席坐墊告訴記者,行距太稀了,質量太差。她說,本來和外貿采購商約定的價格,每張17.5元,她去廠家采購一般15元,每張有2.5元的差價。前幾天她到縉云縣約定的廠家去催貨,結果看到所謂的廠就在一座四面通風的寺廟里,只有幾個老人在工作。老板說,工資低請不到人。而就算這樣的廠,整個縣也沒幾家。一圈下來,不是價格不合適,就是貨交不上。她說,她還聯系了江西的竹鄉宜豐縣,該縣也只有5家這樣的加工企業,但因價格因素沒成交,最后只能放棄。
“必須提高出口產品的檔次。”金善富告訴記者,他們全行業大大小小的企業總共有1400多家,但規模以上企業只有64家,億元企業22家。去年出口180億元,但規模以上企業出口就達81億元,占到近一半。他說,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他們行業內能實行機器換人的基本上都換了,一些大企業用的都是世界最先進的機械設備。他說,低端產品已經不賺錢了。
在金科林看來,產業轉移是必然趨勢。他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也和現在的東南亞國家一樣,因為有勞動力成本優勢,香港、臺灣地區以及一些發達國家也紛紛把廠設到大陸來,就是這個道理。現在我們發展了,自然而然會轉移出去。關鍵是企業必須面對這一現實,不斷地提升自己。他說,他們這個行業原來有五六百家企業,現在只有300余家。他認為,這個行業其實只要幾十家企業就可以了,產值依然可以超過現在,企業整體質量會更高,競爭力也會更強。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記者,義烏外貿主要還是以傳統產業為主,而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原來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或者正逐漸的消逝。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低迷的情況下,很多企業正處于微利甚至負利層面。改變這一現狀唯有加強創新,一方面要促進貿易與科技、產業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品牌建設和品質的提升,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外貿出口的新競爭優勢。同時,要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
試水電子商務
創新驅動,義烏把目光投向了電子商務。
2014年11月1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當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了“中國網店第一村”——義烏青巖劉村,作為其考察浙江經濟第一站。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把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比作中國發展的“新發動機”,表示將通過商事制度改革等簡政放權舉措,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
青巖劉村原有1486名村民,現在容納了8000多人,聚集了15000余名從事網絡銷售及相關產業的工作人員,2800多家注冊網店每天向世界各地賣出超過3000件各類商品,2013年網上成交額達8億元,2014年預計將超過20億元。
事實上,借助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采購基地以及20多萬家日用品生產企業的180多萬種商品,義烏跨境網絡銷售正風生水起。
義烏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科副科長駱旭鋒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從2011年以來,義烏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達到347億元、520億元和856億元。2014年1—9月份,全市電子商務實現交易額714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外貿零售交易額97億元,同比增長56%;外貿B2B交易額207億元,同比增長15%。跨境快遞日均出貨30萬票,同比增長45%。
義烏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人員對記者表示,下一步,義烏將全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工作,一方面推動義烏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工作,推進海外創儲建設,規劃布局國際郵件、快件處理中心,設立國際郵件互換局和呼喚站;另一方面建立數據信息平臺,實現主體之間的標準化信息共享,利用大數據分析和處理平臺沉淀信息,發布小商品跨境電子商務指數。
點擊次數: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