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廣州專業市場做成萬億買賣
廣州日報記者劉幸 通訊員李英 廣州共有978個專業市場,成交額突破萬億元大關,占全國專業市場交易總額的1/7;六成以上專業市場影響力超越華南,約160個輻射全球……上周,由廣州專業市場商會、廣東現代專業市場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2016第三屆中國(廣州)專業市場發展大會暨專業市場商業模式創新論壇”在廣州舉辦。論壇發布了《廣州專業市場行業發展報告(2015-2016)》(以下簡稱《報告》),首次向社會公布了廣州專業市場的家底,其家大業大讓人驚嘆。
威水1
專業市場近千個
假如你能穿越,分別走進各個時代的廣州城,就會發現盡管時過境遷,也許城市地名、街景都已經面目全非,但是千年商都基因卻在廣州一脈相承。改革開放以來,以專業市場為代表的商圈則成為千年商都皇冠之上的明珠。《報告》調查了廣州11個區,得知目前廣州專業市場星羅棋布,數量達978個。
位于海珠區廣州大道南的南天國際酒店用品批發市場就是一個用30年時間,將自身影響力擴展至全球的專業市場,也是廣州專業市場發展的一個縮影。負責人陳銳文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全國酒店建設遍地開花,陳銳文當時還是一個包工頭,他參與酒店建設,也掌握了全國各地的酒店情況,一個點子突然涌上他心頭,酒店建好后,其相關用品也會迎來爆發期,抓住這個商機,南天國際酒店用品批發市場孕育而生,并且帶動了番禺洛溪沙溪酒店用品采購中心的誕生,海珠區、番禺洛溪隨即成為全國酒店用品采購中心,奠定了酒店用品的廣州價格。
當下,這一全國的采購中心更有全球采購中心的頭銜。陳銳文告訴記者,商場內專門配置了4名翻譯,協助國外采購商進場采購,廣州價格也隨之成為全球價格的風向標。
威水2
總成交額破萬億大關
978個專業市場猶如978個聚寶盆,其中交易額超億元的專業市場有158個。據介紹,聚寶盆數量最多的是越秀區,有284個專業市場,其次為荔灣區,有201個專業市場,數量較少的是從化區,僅有9個專業市場。
統計顯示,廣州市89%的專業市場分布在荔灣、越秀、白云、天河和海珠區。中心城區專業市場群達到18個,數量占全市專業市場總數的93.4%。
其中日用工業品專業市場集中于主城區,其中越秀區最為集聚。不過近十年新增日用工業品專業市場主要分布在內環路與外環路之間的區域,集聚度不斷提高。
此外,生產資料專業市場主要結合機場、碼頭、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布局,分布在廣園快速路-珠江以北的區域;農副產品專業市場主要分布于荔灣區及外圍地區。
廣州專業市場商會表示,2004~2013年間,廣州市專業市場銷售額逐年增長,但是增長速度呈波動式減緩。其中,2014年,廣州專業市場總成交額已經達約1萬億元;占廣州商品銷售總額(46206億元)的1/5,占全國專業市場交易總額的1/7。
威水3
提供250多萬個就業崗位
《報告》表示,廣州很多專業市場已成為國內主流貨物的集散地,目前40%的廣州專業市場不僅影響中國價格,還影響國際價格。其中,紡織服裝、中藥材、塑料、木材、水產品等行業已形成了“廣州價格”,影響全國乃至全球。
如此多的市場集于一體,廣州專業市場對于全市經濟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統計顯示,廣州專業市場近5年來平均每年成交額6000多億元,提供了250多萬個就業崗位,帶來了100多萬個配套就業崗位。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在論壇上表示,去年阿里巴巴發放了一個top數據報告,這里面最大的贏家不是杭州、而是廣州,全國十個銷售額過億元的商家,有5個是在白云區。
專業市場“戰斗力”分析
具備國際影響力(在國外具有一定知名度,貨源或客源地較多來自國外)
16.3% (約160個)
具備全國影響力(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貨源或客源主要來自國內)
23.5% (約230個)
具備華南影響力(在華南地區具有較高知名度,貨源或客源主要來自華南各地)
22.6% (約220個)
具備廣州影響力(在廣州具有較高知名度,貨源或客源主要來自廣州)
37.9% (約370個)
挑戰:
商戶
不適應新業態
不過《報告》也表示,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內需拉動乏力,需求萎縮,進一步影響了專業市場的營業額水平。有調查顯示,同樣一件產品,美國制造成本是1美元,中國則需要0.96美元。《報告》認為,中國制造業面臨很大壓力,因為人力成本從2004年的4.35美元時薪漲到2014年的12.47美元,漲幅達187%。這樣一來,廣州專業市場靠近原產地的優勢會逐漸減弱。
同時,在互聯網帶來新業態的同時,大部分的傳統行業商戶基于對新型交易方式的不了解不熟悉,出現了普遍的不適應性。縱觀廣州專業市場,目前仍然多以“三現”(現場、現金、現貨)交易為主,固守這種方式也會阻礙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應對:
轉型升級“內容”為王
如何應對呢?論壇上,2016年度專業市場行業商業模式創新創建項目名錄正式公布,記者看見,包括紅棉國際時裝城、廣貨寶、廣州國際輕紡城、廣州洋灣2025創新島、找塑料網、五洲城國際建材中心、廣州聯合交易園、雄峰城、廣州眼鏡城、白馬服裝專業市場在內的10個商業模式創新創建項目向社會公布。
《報告》認為,經過30年發展,廣州集聚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商貿規模和基礎,這也是廣州發展國際商貿城市的先決條件;但我們需要市場各方包括政府要有統一的共識,就是市場的轉型升級要以內容為王、要以質量品牌發展、以模式創新為手段,但是依靠市場的力量走這條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這條路比硬件改造更難、更重要。 本文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點擊次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