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 |
![]() |
近期,我縣展開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新高潮,為了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踐行動,作為一名商務部門的基層領導,我就我縣農村物流市場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與探討,以期通過此篇調研報告,來推動我縣農村物流市場體系建設邁向新的境界。
一、以科學發展的眼光,分析我縣農村物流市場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是中央對發展我國農村市場物流體系做出的總要求。早在2008年,我省就提出了大力發展現代農村物流市場體系建設,2009年長治市商務工作會議上也把構建新型的現代化農村物流市場體系建設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我縣三級干部會議上,周書記響亮的提出了“強一產,精二產,擴三產”。擴三產,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快我縣新農村現代物流市場建設。因此,加快我縣農村物流市場體系建設意義深遠,任務重大。
二、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科學內涵。
農村物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農產品從農民或農產品經營者手中流向市場終端消費者手中的一種市場行為。它有四個特點:易腐性、廉價性、品質差異性、運輸實物損耗性。這四個特點,注定農產品必須快產快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健全農村物流市場。二是指消費品經過批發市場或物流配送中心,流入農民消費者手中,它也有三個特點:價格差異、商品質量、售后服務,這三個特點,也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完善的農村物流市場體系,以方便農民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因此,加快我縣農村物流市場體系建設,是一項便民惠民的措施,也是加快我縣新農村建設,擴大第三產業規模的必由之路。
三、以發展觀的眼光正視我縣農村物流市場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從調查來的情況看,我縣 農產品物流環節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一高一低”問題尤為突出,即農產品總成本中物流成本所占比重偏高和農產品物流企業專業化、現代化水平過低兩個問題。消費品物流也是初具體規模,存在散、雜、小等缺點。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農產品物流體系設施滯后。我縣現有4個從事農產品經營的市場,縣城3個,洪水1個,但都規模小,檔次低,仍然是簡易市場或露天市場,更沒有電子信息發布系統,冷藏設施和停車場地等配置也不足。面向農村的物流配送中心,具有專業性質的也只有5家,分別是濁漳酒業的日用副食品配送中心、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的農資配送中心、農副產品公司的煙花爆竹配送中心、糧食部門的糧油配送中心、鹽業公司的食鹽配送中心。但也大都只是有小規模的倉儲設備,2-3臺車輛,采取簡單的點對點配送形式。
2、物流信息基礎工作相對落后,農產品物流交易手段單一。信息化服務滯后,農產品物流普遍存在“三不”現象,即“不知道市場需求什么”;“不知道產品能賣多少”;“不知道能不能賣個好價錢”。無論是農產品市場,還是物流配送中心,主要采用傳統的人對人的手工交易方式,極少擁有電子交易和結算等設備;通過電子商務虛擬商品物流市場交易的還剛剛起步,電視購物、期貨交易等新型物流業態在我縣目前還是一片空白。這些都充分反映出我縣農產品銷售物流信息現代化水平還處在起步發展階段。
3、物流組織化程度低。物流在觀念上仍處于“傳統物流”的水平,大多數物流企業對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運輸和倉儲的集成上。目前我縣農產品物流主體主要還是依靠分散農戶,第三方農產品物流還剛剛起步。據我們調查數據統計顯示:我縣農產品銷售物流渠道中,通過自產自銷的高達60%,通過專業農產品物流企業或商販以及通過訂單農業合作社方式僅占30%,而通過農產品加工轉化等其它物流渠道銷售比例不到10%,這一數據反映我縣農產品銷售物流專業化層次還是相當低的。
4、物流技術落后,流通過程損耗大,效益低下。由于我縣農產品物流是以常溫物流形式為主,大部分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加工處理落后、分級簡單、粗糙,極不規范,包裝簡陋,使得農產品保存時間短,難以實現遠程遠銷。由于運輸儲藏條件差,大大限制了運輸距離和交易時間,并且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損失也加大了,直接影響農產品加工與流通的經濟效益。
四、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分析制約我縣現代物流發展的原因。
從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來分析制約我縣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物流企業組織化落后,我縣農產品物流還未從根本上擺脫小農經濟的狀態。由于我縣農村人均耕地面積少,農產品物流專業化生產程度低,各農產品加工企業及相關農戶“單打獨斗”現象普遍存在。加之我縣農村道路和農產品物流交通工具相對還是比較落后,使得農產品的采購、運輸、倉儲成本很高,流通效益低下,目前還無法維持大規模的農產品物流企業生存和發展。
2、物流配送產業整體素質不高。其中體現在物流配送技術裝備落后,物流運行成本高,缺乏一支適應市場需求的現代物流主體隊伍。原傳統的流通渠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種種原因,已經難以成為現代農產品物流主體,但新型的物流主體目前正處在成長階段,加之缺乏政府支持和引導,目前還難以勝任現代農村物流主體資格的要求。
五、科學分析我縣農村物流市場體系建設的優勢。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一三三”戰略的指引下,我縣各項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我縣構建新型的農產品物流市場的條件已經成熟。
首先是政策寬松。縣委縣政府富農政策力度大,五大創建活動成果顯著,為農村物流市場建設創建了寬松的政策環境。
其次是氣候與地理位置獨特。我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地處太行山麓,屬溫帶大會陸性氣候,適宜種植生產谷子、干果、小雜糧、蔬菜等特色農業發展。而且我縣位于“長治市最北端”,是長治市的北大門,太長高速公路、太焦鐵路、南沁線、208國道在這里交織成網,南北貫通,東西對接,交通便利,信息靈敏,適合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
第三是我縣發展農產品物流基礎條件相對比較好。據統計:我縣農村已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公路逐步連接到戶。實現了縣、鄉、鎮、村互相貫通的“交通圈”農民出行或購物騎摩托,富裕家庭出行開小車已成普及之勢。
四是我縣農產品物流有較好產業支撐作基礎。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縣優質馬鈴薯、反季節蔬菜、小雜糧、谷子等特色農業基地基本形成,農業產業化布局調整已經到位,萬村千鄉市場、新農村商網、農村便民店對接城鄉一體的物流市場體系正在建設之中;農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這些都為加快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提供了廣闊空間。
以上優勢,充分證明我縣農村物流市場體系建設的春天已經來到。
六、對策和建議。
針對我縣農村市場現代物流現狀,我們提出以下幾條發展我縣現代農村物流產業的建議,供政府相關部門決策參考。
1、理順農村物流政府管理部門關系。目前我縣農村物流管理部門牽涉到商務中心、農業局、鄉鎮企業局、交通局、供銷社等部門,甚至部分市場還是城建部門規劃興建。形成了物流配送和農產品市場建設管理“九龍治水”局面。我們建議:縣委、縣政府盡快明確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協調,成立由縣政府相關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我縣農村物流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和制定農村流通協調管理制度,不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協調各部門工作,解決農村物流流通中的突出問題。
2、建立現代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據悉,我縣將在體育場南興建體南物流配送中心。這一舉措,無疑這將成為我縣物流配送的龍頭,它的建成,必將帶動我縣物流配送業走上現代化的專業配送之路。
3、加大現代農產品市場建設力度。根據縣委縣政府整體規劃,我們將在縣城泰安巷興建一座大型的現代化農產品交易市場,我們將以高標準、高規格、上檔次、上規模為建設目的,在我縣率先興建一座標準化的農產品交易市場。今后,我縣的農產品市場建設應建立政府主導下的多渠道投資體系。采取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辦法建設農產品物流體系,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強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現有市場交易條件和手段,提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和檔次。
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議政府采取貼息、稅收優惠或按比例安排政策性貸款等多種措施,引導社會資金進入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和農產品市場建設,同時,積極向上爭取專項國債貼息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專項建設資金;同時要繼續完善農產品運輸環節中“綠色通道”制度,保障政府惠農措施的連續穩定性。
5、創新我縣農產品物流的運行模式。在加強和提升現有農產品市場的基礎上,結合我縣“菜籃子”工程和“農改超”規劃要求,積極鼓勵和重點扶持農產品物流超市化、連鎖經營化。要引導我縣商務、交通、供銷社、郵政等系統成立涉農物流公司;發展農村合作組織內部專業農產品物流;扶植農產品批發市場中的大批發商、倉儲經營戶、運銷經紀人,改造提升為物流公司。
6、大力發展我縣農產品加工和冷鏈物流。對部分可加工的農產品實行精選加工包裝后,進入市場,如我縣的監漳鎮新興的“三里灣”合作社出品的“三里灣”系列農產品經過初加工后進入了超市、商場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提升農村農產品生鮮食品在低溫條件下的物流也應作為今后農產品物流的新方向。發達國家往往把產后貯藏加工保鮮放在農業的首要位置,美國農業總投入30%用于生產,70%用于產后加工保鮮。從表面看雖然是增加了投入,但相應地也大幅度降低了農產品損耗率,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節約的損耗費用足以彌補前期的投入。一條完整的冷鏈物流包括冷凍加工、冷凍儲藏、冷凍運輸與配送、冷凍銷售4個環節,從而構建從田間、水域到餐桌安全的產業鏈。我縣要借鑒國內農產品冷鏈物流開展比較好的城市的經驗,提供適當政府扶助資金,支持我市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并設立示范性工程。
7、進一步加強現代農產品物流的信息體系建設。現代農產品物流最大特征就是高度信息化,沒有現代化的信息體系支撐,就不可能完成現代復雜的農產品物流活動。我們建議:要充分利用我縣現有農村廣播電視和報刊雜志信息技術傳播優勢,準確、及時地向農民朋友提供市場農產品物流信息;政府主管部門要開辟專門網站或相關網頁,免費提供專業、詳細的農產品物流供求信息;鄉鎮農技站,不僅要向農民朋友傳授技術,還要向他們提供農產品物流市場信息;村委一級或農村居民社區,要利用政務公開窗口,及時向村民提供農產品物流市場供求信息。
8、重視對農產品物流人才培養和儲備工作。農產品物流要實現現代化目標,人才是關鍵。要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培養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復合型的農產品物流實用人才。
9、完善農產品物流法制建設,強化政府職能部門服務和監管。為實現農產品的有序流通,需要從農產品物流市場主體的市場準入、交易標準等方面來加強法制建設。據調查,先進縣市在農產品市場都建立有產品質量抽檢公示欄,真正給上市的農產品亮明身份,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到放心食品。
![]() |
![]() |
點擊次數: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