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對武漢而言,漢正街絕不僅僅是“小商品批發市場”的代名詞。它承載了這座城市太多的記憶和輝煌。自明朝中葉發端,500多年來風雨跌宕,生生不息,漢正街托起大漢口商業重鎮的金字招牌。1979年,103位武漢人在這里掀開中國城市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大幕,成為改革開放的時代豐碑。
漢正街,一度是武漢歷史輝煌之亮點,也是改革之窗口。但隨著城市的大發展,武漢市“漢正街之痛”日益嚴重,漢正街的綜合改造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如今的漢正街,經過一些列的陣痛,能否獲得欲火重生的效果呢。
往昔!萬家燈火徹宵明
近百年來,漢正街一直是舊漢口鎮商業繁華區所在地,“十里檣帆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這是對漢口繁華的商業市場的真實寫照。
兩三年前,在記者的印象中,漢正街就是小商品批發的代名詞,那時候,只要周末有空,就會去那里淘幾件衣服鞋子什么的,一是為了撿便宜,二是為了置身繁華的商業氛圍中,感受濃濃的鄉土人情。那時候漢正街的情形可以用人擠人來形容,外地批發的商人,本地貪便宜的人,還有這種推車的,挑扁擔的,混跡于擁擠而又逼仄的街道上。
“當年,我跟丈夫離婚,心灰意冷只身來到漢正街,從擺地攤賣鞋子開始,每天早出晚歸不知道吃了多少苦,但是付出就有回報,尤其是在這個充滿了機遇的漢正街,我不斷地積累做生意的經驗,還賺了一些錢,后來我租下了一間門面,正式開始做起來不用風吹日曬的生意。13年過去了,我的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越來越好了,我已經兩次擴充店面了。”記者采訪了一家雜貨店的老板張女士,她向記者講述了她的生活軌跡以及她和漢正街的特殊情緣。
像張女士那樣,從漢正街也走出了一批精明強干的武漢商人,他們當初或許并不如意,但是他們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獨立潮頭,在商海里拼殺,賺取了第一桶金,成為武漢商界成功的代表。榮枯成敗、起落興衰,每一天都在周而復始地上演,不管歷史如何變遷,漢正街這塊招牌會越來越亮,漢正街的輝煌和漢正街人的輝煌歷史也是永遠無法抹殺的。
火災!“天下第一節”遭歷史轉變
火災的幽靈,一直盤旋在漢正街的上空。2005年12月20日,一服裝作坊,4名工人被大火吞噬。2009年2月5日,大火再度襲來,1死15傷。2010年1月8日,硚房大廈大火,165戶居民緊急轉移。
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吞噬著漢正街的繁華和安寧,生命誠可貴,在一次次災難過后,人們開始認識到,漢正街問題重重,亟待規范和整治。
首先是街道狹窄,人流量過大,各種破布、電線橫貫,很容易引起火災;其次是街道古老破舊,衛生和安全設施跟不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我已經在漢正街做了10多年,親眼看到漢正街這幾年越來越堵,越來越亂,魚龍混雜的現狀,而且現在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一有賺錢的活大家就蜂擁而上,什么手段都用上了。我打算先把今年做過去,明年會改行,重操舊業收廢品。”漢正街“扁擔”吳師傅告訴記者,吳師傅已經50多歲了,可謂目睹了漢正街的發展變遷史。
不斷的火災、扁擔工猝死、交通極度擁堵,以及大量的私搭亂蓋,讓漢正街成為武漢市區一個臃腫之地。這個久負盛名的小商品市場,在被義烏趕超后,在經濟危機和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后,日漸褪去精英的光芒,成為城市與時代搏殺中懶散的醉漢。
終于在今年元月,迎來了政府“徹底搬遷漢正街”的決定。這一決定,讓紅火了幾十年的漢正街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漢正街人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
漢正街的市井百態,是武漢城市記憶中最動人的一部分。也是武漢商業中值得書寫的——在這個即將淪為高端社區,并完成其商業歷史使命的街道,其背后對搬遷絞盡腦汁的抗爭,是對一種模型、一個論斷、一種解決方式的拆解與剖析。
據介紹,漢正街即將啟動6大片區的改造升級,包括長江食品片、銀豐片、九如片、東片、三特片等,通過整治轉型,消防要達標、物業要統一、批發業態要轉移、水貨門店要關停。同時,商戶將從個體向企業轉型,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訂單交易,遠程批發。此外,加強景觀親水特色,從江漢一橋到晴川橋,沿江灘進行改造,向前推進105-110米,建親水平臺,與龍王廟對接。
長期關注漢正街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朱延福認為,火災引發搬遷只是表層或直接原因,創新力消退才是深層次原因。改革之初,漢正街憑借商業模式創新改革跑在全國前列。然而,30多年過去,漢正街基本上依舊以中低檔商品批發為主,重復著傳統經營模式:現金、現貨、現場交易。這種經營模式帶來的火患、擁堵等弊端,注定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要被時代淘汰。“在發達國家,還沒有哪個城市能在市中心,把這種小商品批發的馬路市場做成大產業的。
改造以后,漢正街不再是傳統批發、生產基地和倉庫;不再是臟、亂、差的代名詞。“傳統的漢正街雖然隱退,但傳承500多年的商脈將在這里延續,勇立潮頭的創新精神將在這里根植。未來的漢正街更像是集上海城隍廟、武漢廣場高檔酒店于一體的商貿旅游區。市民們在樓下步行街購物,客商們在樓上寫字樓內邊喝咖啡邊談生意,并通過網絡遠程交易,一幅環境幽雅、業態高端、交易現代畫卷將徐徐展開。”有業內人士指出。”
點擊次數: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