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 |
![]() |
2011年4月17日,周群英告別義烏賓王市場,把自己的童裝經銷店搬到了改造升級后的新篁園市場。按新市場的規劃,她的商位被安排到了5樓7街。看著更為寬暢明亮的經營空間,周群英滿懷信心地憧憬起未來。
和這位因老市場搬遷而進入篁園市場的商戶不同,溫州人樓朝理此前沒有做過服裝生意。他十分看好新篁園市場的“錢景”,于是在一樓一個大通道旁租下商位,打算靠經銷牛仔褲,開啟事業的新局面。
2011年4月18日,新篁園市場正式試營業。在這個重新出發的市場里,經營主體正如這兩個普通商戶,由新老兩批組成。而他們做生意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主營外貿,有的主營批發,有的則單做零售。
那么,這種聚合究竟會引發怎樣的“化學反應”?期待生意更為興旺的商戶們,在市場正式運營半年多后,又有哪些驚喜、憂慮和期待?這兩天,新報記者深入走訪了這個市場。
夜間營業樂與盼
作為新篁園市場的一大亮點,夜間營業在其開業前就引發了頗多業內人士關注。當時,許多市民拍手叫好:又多了一個晚上消遣購物的好去處。對此期待最多的恐怕是市場里的商戶:雖然工作量會增加,但營業時間拉長了,商機自然會更多。
樓朝理就是這樣期待的。11月15日晚,記者在市場1樓5街見到了他。“營業時間加長,經營戶或多或少會有些生意。”他這樣告訴記者。
樓朝理經銷的是牛仔褲,由于新手上路,他沒啥老客戶。本來打算在這里做零售生意的他,看到前來光顧的客人大多是批量要貨,而且大多要的是外貿商品,索性就轉型做起外貿。
不過,一到晚上,他還是會將掛著黃底黑字價格牌的零售牛仔褲放在店門口招攬客人。客人雖然偶爾會有,但看起來,樓朝理并不太滿意。
“總體來說,市場里的人流量不是很大。”他說。
在他斜對面做打底褲生意的江西人蔣平也說,可能是因為義烏城區內夜市較多等原因,夜間營業的新市場,人氣總覺得不夠旺。
和原來的賓王市場一樣,女裝是篁園市場里最旺的行業之一。當晚,記者在3樓女裝區采訪時看到,相比一樓牛仔褲、二樓男裝,這里消費者相對較多。不過,在此經營的張先生和陳先生仍說:要是能再旺點就好了。
那么,除了來自商場、夜市等方面的競爭,在商戶心中,市場夜間營業人氣不是很旺的原因在哪里?記者走訪的不少商家認為,可能還是與市場只營業至20:30有關。
“市場很大,有些人還沒逛完市場就要關了。”張先生說。也有商戶說,市場周圍停車的地方不多,也是一個原因。
■聽聽商戶啥建議:
商戶們很希望夜間營業能為他們的營業額作更多貢獻。面對上述“小煩惱”,他們中有不少人建議:是不是可以把營業時間推遲到21:30,這樣就能讓消費者多留會。也有商戶說,對于市場周邊夜間的停車管理,晚上最好放寬些。
還有商戶支招:多打打廣告,讓更多人知道篁園市場晚上也營業。
市場擴容喜與愁
目前,篁園市場主要經營的是牛仔褲、男裝、女裝、運動服、睡衣、羊毛衫、童裝等產品,這些品類原先在賓王市場也有。不過,由于市場升級擴容,同類產品的經營者有所增加。
市場擴容一方面讓各行業形成了規模集聚效應,增強了其在同類市場中的影響力,但也讓消費者、采購商有了更多選擇余地,同業之間的市場競爭變得更激烈了。
從賓王市場搬遷過來的商家受此影響倒并不是太大,有些人因為規模集聚生意做得還挺好。樓曉明就是其中一位:“我有老客戶,在這里又積累了一些新客戶,訂單比之前多。”
不過,在一樓經營褲子生意的一些商戶就有些無奈了。
蔣平說,今年其經銷的打底褲制造成本有所增加,但因為上游廠家競爭十分激烈,他的部分貨源進價反而比去年低。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利潤空間也沒能拉開,其原因正是市場里的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記者了解到,這一層的商位有1000多個,比賓王市場的褲子商位多了不少。
■聽聽前輩生意經:
無論如何,市場競爭總是存在的。生意做不好,尋找自身原因頗為重要。周群英在搬到新市場后,就及時進行了調整。
她說,賓王市場的老商位很擠,但新商位寬敞明亮,有了這樣的條件,在一些細節上必須做得更好,例如在辦公桌上擺些瓜子、糖果,有外商進門,就泡上一杯咖啡。生意不外乎人情,除了要有好的商品,還需真誠待客。
此外,她在產品質量方面也嚴格把關,做了一筆單子,客戶覺得產品好,多半會返單。
四樓商品配置能否再優化
昨天晚上,記者走到篁園市場四樓,見到不少店面里,三三兩兩的顧客正在選購保暖內衣等冬季服裝。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顧客,發現他們來到市場就直奔四樓。
“冬天快到了,來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內衣,買幾套回去給家人穿。”家住義烏篁園新村的胡女士說,“四樓的商品種類相對較多,除了內衣,還有羊毛衫、睡衣、襪子等等,都準備一起買回去。”
在其他樓層,都只允許經營單一品類的服裝,而記者在四樓看到,盡管睡衣、羊毛衫、運動服等區塊“涇渭分明”,但在不少攤位上,都同時經營羊毛衫、保暖內衣、絲襪等產品,商品種類不少。
“整個市場的產品種類已經分得很細了,但難免有一些難以歸類的,比如貼身內衣、襪子等,就整合到四樓來了。”一位經營戶向記者道出了原委,“在不違反市場規定的情況下,商戶多做幾個種類的服裝,吸引的客戶也會多一點。”
主營針織內衣的陸美燕告訴記者,從賓王市場搬遷過來以后,盡管受到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但自己由于批零兼營、款式齊全,生意還算不錯。
“在老市場,受場地限制,我們一般只做一兩樣產品跑跑量。搬到新市場后,場地大了,顧客的要求多了,產品種類也逐漸多起來。”陸美燕認為,在新市場經營的品種多一些是好事,擺出來就有人要,不怕壓貨。但是陸女士同時認為,做批發的人,因為有老客戶,生意都還可以,以零售為主的攤位,可能就有些影響了。
經營內衣的于女士以零售為主,她說:“市場規劃之初,四樓的經營種類主要有睡衣、羊毛衫、運動服,市場對于經營種類限制得比較嚴格。”
她告訴記者,自己在賓王市場主營內衣,但也帶點女裝等產品。
“顧客逛街,往往希望一站式購齊所需的商品,不要四處跑最好。”于女士說,盡管自己以內衣生意為主,但沒有女裝的“輔助”,生意受到不小影響。
市場大了,批發、零售“夾雜”在每一層樓中,又產生了新問題。
“到了晚上,做批發的商戶都關門了,留下我們守在這里,難免顯得人氣不足。”于女士告訴記者。
■聽聽業主怎么說:
市場大了,相關的硬件設施都提升了,在市場檔次提升的同時,對市場經營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上述問題,市場經營戶也有自己的設想:在不違反市場規定的前提下,攤位的經營種類能否再多一些,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可不可以專門設一層樓作為零售,既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又讓主營零售的商戶免受“冷落”之苦。
![]() |
![]() |
點擊次數: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