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商成市場研究所是義烏市商興成市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興旺專業市場,成就商業地產”為宗旨,專業致力于商品交易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的研究。擁有一批精通國內外市場狀況、經驗豐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還邀請了商業地產界及學界知名的專家作為特約研究員或顧問。研究所發展目標是打造民營經濟研究院行業研究所品牌,并成為國內商業地產研究……
“改革發展看浙江,浙江優勢在市場”。自從1979年浙江最早也是中國第一個小商品專業市場永嘉橋頭紐扣市場誕生以來,浙江的專業市場如雨后春筍般地崛起,并逐漸形成了規模效應,享譽全國。
截至去年底,浙江省全省商品交易市場達4297個,經營戶達100多萬戶,實現交易額15817億元,成交總額、超億元市場數等指標連續20年居全國首位。
然而,隨著實力強勁的境外現代流通集團先后涌入,網絡購物和電子商務快速興起,傳統專業市場原有的功能優勢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再加上全國各地區域實體市場急起直追,浙江商品交易市場提升發展面臨各種新挑戰和新問題。
浙江的市場先發優勢如何保持?3月底,記者采訪了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他們認為:浙江商品交易市場提升發展的具體路徑市場與產業相聯,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相聯、本省市場與省外市場相聯,市場向高品質縱深發展,市場向多功能廣度延伸。
打造重點市場集群
通過市場的提升發展來帶動、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傳統產業的提升發展,已然是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浙江省省長李強表示,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細胞,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必須優化市場主體結構,提升市場主體層次。個體經濟和小微企業作為浙江經濟最基礎、最廣泛、最富特色的力量,與百姓就業、增收、生活等民生福址貼得最近。做好這兩類市場主體提升發展文章,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市場如何轉型升級?據了解,浙江將致力于培育從專業市場向市場集群發展,努力培育出能集聚鏈接上下游產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多功能、多層次現代市場集群,并積極探索商品市場與制造基地、市場集群與產業集聚區、貿易中心與制造中心的融合發展。將力爭通過5年努力,培育若干與現代產業集群互促互動的現代商品交易市場集群。今年將推出首批省級重點市場集群。
如嘉興市正在圍繞市場強縣(市)創建,控制區域性重復建設,推動差異化發展,今年爭取新增2個現代市場集群。臺州將重點發展壯大汽摩配、工量刃具、電機、機床、鞋業、塑料模具和水泵閥門等產地依托型專業市場,打造全國知名的“黃巖-路南-峰江-澤國-大溪”帶狀產地型生產資料市場集群。
走“總部市場”之路
“浙江要發展總部經濟,浙江市場也可以走"總部市場"之路。”記者了解到,浙江在鼓勵浙商走出浙江拓展市場的同時,進一步鼓勵浙商到省外、境外設立分市場,從而形成根在浙江、枝在全國、葉在世界的大市場。
浙江人意識到:本省的實體市場是有限的,市場要提升發展就必須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在浙江,網上市場的發展已讓不少實體市場嘗到了甜頭。紹興“網上輕紡城”開通不到一年,交易額達到了24億元,已與實體市場相得益彰。“義烏購”于去年10月21日正式上線,上線次日,搜索量便逼近3500次,又被稱為網上義烏小商品市場。
各地將繼續加大實體市場向虛擬市場延伸的力度,最大限度發揮實體市場的商品集聚功能和虛擬市場的信息集聚功能,實現網上網下市場的聯動發展。
而另一方面,向外要市場,促進本省市場與省外市場聯動發展的行動也在進一步推進。“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場。”據統計,浙商已在省外和海外創辦各類專業市場2300多個,投資規模超過3萬億元,這些市場去年一年銷售浙江產品超過4000億元。
浙商市場版圖不斷擴充,如何將其轉為“勢”?以“總部市場”聯結,提升管理水平,發揮品牌優勢,同時暢銷浙貨,或成為浙江市場轉型升級的要義。
向高品質縱深發展
在浙江,隨著專業市場的升級改造,一些專業市場已漸漸努力脫離“廉價”形象,逐步進入定位細分和品牌時代。
如義烏小商品城雖然已打響名頭,產品遠銷海外,但主流印象還是質低價廉,難進主流消費渠道。近年來,“義烏中國小商品市場”已通過“三步走”戰略著眼品牌國際化,“品牌義烏”戰略掀起了企業申請商標注冊的熱情。
塑造市場品牌、提升商品品質、提升市場信用,一直是浙江市場的發展重點。今后,提升市場主體素質也將被提上重要日程。市場主體的提升是市場提升的關鍵所在。基于這樣的理念,浙江省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把小微企業的提升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并專門提出了“個轉企”工程建設。據統計,浙江全省重點市場79萬經營戶中80%以上是個體工商戶,市場無疑成為全省“個轉企”工作的重要平臺、關鍵陣地。
為此,浙江將積極引導市場內的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進而引導其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實現業主素質的綜合提升和市場的“騰籠換鳥”。
這一點,毛忠衛體會最深刻,在杭派精品服裝市場做了13年總經理的他,目睹市場里不少經營戶,從當初的小作坊發展成大型的杭派服飾生產企業。
早些年,國內的服裝批發市場不多,市場的職責主要以物業管理為主,關心的是安全、燈光、通道暢通等問題。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毛忠衛發現,市場職能、市場與商戶的關系,都在發生一系列變化。
毛經理說:“光去年七八月份,我們就開了18場座談會,不只邀請商戶,還包括外地的零售商,看他們需要什么產品。現在的市場已經從以前單一的管理轉變到多樣的服務,更多地是與商戶變成朋友,一同聯手把品牌做響,把銷售做大。”
朝多功能廣度延伸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時代的發展,如今的市場早已超越了一個市場的功能,不再只是一個單一的商品交易平臺,已逐步向商品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物流中心等延伸發展,積極打造具有多種功能的綜合體。
“中國塑料城”的功能,就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市場。余姚之所以被稱為“塑料王國”,就是因為形成了和塑料相關的完整產業體系,從研發、貿易、模具開發的產業鏈,到物流、電子商務等配套服務,再到家電等相關產業發展,都走在前列。
在人們眼中,傳統市場僅是匯展和集散商品的代名詞。而現代專業市場將不再是純粹的商品交易中心,還將是信息發布、設計研發、流行趨勢發布、物流和金融服務的中心。
海寧,這里不產皮,卻締造了一個“中國皮都”的神話。這里不僅有購物環境上乘的交易區,還有品牌旗艦店廣場等。截至去年年底,海寧皮革城海寧總部2012年客流量達到588.26萬人次,同比增長15.12%。
新昌縣的江南名茶市場投資3.2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個集茶產品市場交易、茶文化交流、茶科學研究和茶休閑養生于一體的茶產業綜合集聚區。
點擊次數:2682